江苏省南京市是核技术利用大市,现有核技术利用单位1400余家,放射源数量千余枚,监管对象点多面广,“人防”力量相对不足。
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率先在江苏省探索建立了放射源在线监控平台,将全市在用Ⅲ、Ⅳ、Ⅴ类放射源纳入平台,集成GIS地图、实时监控、异常管理、统计分析等8项11个模块,形成“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有效提升了监管工作效率与质量。
平台的GIS地图清晰、有序地标注出了厂区内放射源的位置,一目了然。这源于2021年起,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着手构建的放射源监管数据库,功能涵盖动态概览、实时监控、异常处理、档案管理、台账记录及分析统计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精确地把握放射源状态,逐步实现放射源数据综合统计与GIS可视化展示,最终实现对在用放射源信息的即时管理与动态追踪。
平台通过射频、剂量、信号侦测等监控方式,实现对放射源实时监控。一旦检测到异常情况,系统将立即触发自动报警,并迅速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置,极大地提升了快速响应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
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核与辐射管理处负责人表示:“平台运行以来,曾遇到某用源企业监测点位离线报警,根据显示信息,企业迅速协同运维单位进行现场核查,确认是由于车间停电导致了监测点位离线,放射源状态安全可控。随后,用源企业在系统中对这一情况进行标记。并在电力恢复期间,采用增加巡检频次的方式确保放射源安全。”
通过系统及时预警,管理部门对于企业运行过程中的放射源风险状况可以实时掌握,提前针对企业潜在的放射源安全风险进行提醒,指导企业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预防。
GIS地图则在厂区不幸遭遇安全事故时,迅速帮助定位事故点周边放射源信息,从而帮助生态环境部门在第一时间对放射源可能引发的次生事故风险做出准确预判,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据悉,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核与辐射处工作人员实地踏勘每一家用源单位,深入了解放射源使用类型及具体应用场景,采取射频监测、信号侦测、剂量监测等4种不同的安装方案,最大限度地实现监控功能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契合。同时,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不仅显著降低监控系统误报警率,增强监控的即时性和有效性,而且有效节约了成本投入,实现了经济效益与实用性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