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楼阁全国信息最新版介绍_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最新版_v风楼阁信息平台

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俄科学家发现刻赤海峡底部沉积物中铯-137浓度升高 或与切尔诺贝利事故相关

2025-02-11 11:28     来源:中国核技术网     俄罗斯 铯-137 放射性核素 切尔诺贝利事故 放射性核素俄罗斯

2月10日,塔斯社报道,俄罗斯科学院海洋水物理研究所(位于塞瓦斯托波尔)的科学家在对刻赤海峡底部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核素进行评估时,发现铯-137的浓度有所升高,并将这一发现与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联系起来。这一结论由俄罗斯科学院三菱重工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系高级研究员德米特里·克列缅丘茨基向塔斯社透露。

刻赤海峡(红点位置)位于俄罗斯与克里米亚半岛之间,也是亚速海的唯一出入通道。 (Google Map)

克列缅丘茨基介绍,研究的重点在于一系列天然和人造放射性核素的浓度和分布,其中特别关注了铯-137。铯-137主要在核裂变过程中形成,包括在核反应堆中。通常,在沉积物的垂直分布中,铯-137的含量从表层到下层逐渐减少,即沉积物越深,铯-137的含量就越少。

然而,在刻赤海峡西南部的一个采样点,科学家们发现,在8-10厘米深处的底层沉积物中,铯-137的浓度达到了峰值,这一浓度比0-2厘米层的表面沉积物高出三倍。在8-10厘米层以下,铯-137的浓度急剧下降。克列缅丘茨基指出,这一最高浓度很可能与1986年4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有关。此外,该层的铯-137通量值(即放射性核素进入底层沉积物的速率)比0-2厘米层高出九倍,这与切尔诺贝利事故后黑海铯-137浓度变化的数据相吻合。

科学家们在研究中还发现,由于挖掘或其他影响,在某些区域,沉积物的必要层次被混合在一起或完全缺失。同时,不同地点底质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也存在差异,这与底质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有关。

此外,克列缅丘茨基还提到,科学家们能够追踪到海峡哪些部分的某些放射性核素浓度最高。在塔曼湾和刻赤海峡中部,观察到铯-137、钾-40和铅-210的浓度有所升高,而在研究水域的西北部,这些放射性核素的浓度则较低。不过,科学家们强调,目前尚未记录到任何对人类构成危险的物质。

此前报道称,科学家首次对刻赤海峡底部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含量进行全面分析。样本于2020年采集,并在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水文气象研究所的国家任务和俄罗斯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由克列缅丘茨基及其同事康斯坦丁·古罗夫、叶卡捷琳娜·科捷利亚尼茨和安娜·朱拉夫列娃进行了实验室研究。



推荐阅读

俄罗斯国家核工程大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科学会议聚焦核能与新技术发展

俄罗斯国家核工程大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举办了一场为期两天的科学会议。会议不仅讨论了大学的发展战略和向新高等教育体系的过渡,还深入探讨了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科学家的最新科学成就和发展,以及他们与大学合作伙伴共同参与的项目 2025-02-11

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开发高灵敏度放射性物质检测方法

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物理系的科学家成功研发出一种高灵敏度方法,用于测量衰变伴随伽马辐射的超低浓度放射性物质。该方法已在克麦罗沃地区的矿井和露天煤矿中进行了氡含量测量的实地测试 2025-02-11

科学家发现太平洋海底铍-10异常积累 或为地质历史新时间标记

2月10日,亥姆霍兹德累斯顿罗森多夫中心(HZDR)的研究小组与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合作,在太平洋海底样本中发现了稀有放射性同位素铍-10(10Be)的意外积累。这一发现有可能为全球地质档案提供一个新的时间标记,对于确定数百万年的地质年代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宇宙成因10 Be 在铁锰结壳中的生成和沉积示意图。发现大约 1000 万年前 10Be 浓度存在明显异常。这一异常现象很有可能成为晚中... 2025-02-11

俄罗斯矿业和化学联合企业组织退休人员参观燃料再生工厂并进行技术考察

矿业和化工厂(隶属于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环境解决方案部门的企业,位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热列兹诺戈尔斯克封闭行政区划内)继续其优良传统,为企业的退休人员进行生产设施技术参观。1月16日,由矿业与化学联合会公共关系部(PRD)组织的此次活动迎来了矿业和化学联合企业退伍军人代表团的到来 2025-02-11

莫斯科举行仪式颁发俄罗斯科学院奖章 表彰核中心青年科学家

2月7日,在莫斯科举行向核中心青年科学家颁发俄罗斯科学院奖章的仪式 2025-02-11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