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罗斯国家核工程大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举办了一场为期两天的科学会议?;嵋椴唤鎏致哿舜笱У姆⒄拐铰院拖蛐赂叩冉逃逑档墓?,还深入探讨了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科学家的最新科学成就和发展,以及他们与大学合作伙伴共同参与的项目。
在会议的第二天,多位专家就各自领域的前沿研究进行了详细报告。俄罗斯核能公司核电站生产和运营部第一副主任亚历山大·多罗菲耶夫介绍了提高发电效率的新技术,并提出了到2045年将俄罗斯核发电份额提高到25%的解决方案。他特别强调了延长现有核电站使用寿命和在俄罗斯东部地区建设新核电站的重要性,包括浮动和移动式核电站,这些项目需要大量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的毕业生参与。预计2024年至2030年期间,俄罗斯原子能公司电力部门将需要近2500名该校毕业生。
国立核工程大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NEVOD)科学教育中心首席研究员阿纳托利·佩特鲁欣在报告中强调了夸克胶子物质研究的前沿性。他提到,NICA对撞机已在杜布纳建成,将用于研究夸克胶子物质的形成条件。而在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他们希望在NEVOD的实验中,在TeV质量范围内找到QGM的新状态,这种状态的衰变将释放出比核反应高出一百万倍的能量。
计量物理和技术问题部主任Petr Borisyuk的报告则聚焦于钍-229核中异常低位异构态的光谱研究。他介绍了莫斯科国立物理学院在激光等离子体、宽带介电体、真空紫外区以及保罗阱中对229mTh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并指出这些实验的结果将有助于创建相对误差为10-21的核频率标准。这种钍核钟将能够非常精确地感知地球表面区域重力场的变化,成为量子磁力仪和磁场探测器。
凝聚态物理系教授、英特尔副主任伊万·瓦西里耶夫斯基在报告中介绍了光子学的新方向——长距离传输无线电信号的技术发展。他特别谈到了以光形式处理信息的优势,并指出该技术可以达到40GHz以上的频率。此外,他还介绍了国立核能研究大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为POLUS股份公司研发的InP辐射输入输出单元。
理论核物理系副教授Nina Voronova的报告则展示了俄罗斯与意大利科学家在激子-极化子环约瑟夫森接触方面的联合研究成果。他们首次在楔形微谐振器中实现了极化子环约瑟夫森接触,并展示了约瑟夫森电流随施加的循环而变化的正弦行为。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此外,会议还涵盖了密码学和网络安全、第四代快堆燃料生产技术、VVER反应堆创新诊断系统、磁磨料表面改性方法以及电离辐射和强电磁场条件下的微创治疗和诊断介入手术等多个领域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