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3日,2025中法“全变源追踪猎人星座”计划(Chasing All Transients Constellation Hunters,简称CATCH)合作会议在北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粒子天体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高能所张双南研究员和熊少林研究员共同主持,旨在落实中法航天合作联委会第十四次会议精神,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科学评估做准备。来自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法国替代能源与原子能委员会、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天体物理与行星学研究所等5家法方研究机构,以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上海交通大学、广西大学等14家中方科研院所、高校的70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曹俊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曹俊简要介绍了高能所的基本情况,回顾了中法两国科学家在高能所多个领域的合作历史,强调了这种合作的重要意义,并希望双方在SVOM项目成功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空间天文领域的合作。
粒子天体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冯骅随后详细介绍了实验室承担的地面大科学装置和空间天文任务,以及取得的重要科学成果。这些任务和成果体现了实验室在空间天文领域的深厚积累和技术实力,为CATCH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撑。
CATCH项目首席科学家陶炼在会上报告了CATCH项目整体情况及中法合作的阶段性成果。中法双方代表围绕任务框架、载荷配置、科学案例、多波段观测、偏振探测和星座智能控制等关键议题,进行了详细汇报,并就技术细节、科学能力和未来规划展开深入交流。
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宇宙科学项目负责人Patrick CASTILLAN表示,此次会议对深化双方高质量合作意义重大,并建议尽快完善CATCH项目的科学案例。参会双方认为,CATCH项目是一项具有重大科学潜力的空间项目,若该项目得以实施,将延续由SVOM任务所建立的富有成效的中法空间科学合作。
“全变源追踪猎人星座”计划(Chasing All Transients Constellation Hunters,简称CATCH)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于2019年提出的一项智能化X射线天文卫星星座任务。该计划旨在解决时域天文学中X射线后随观测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通过部署百颗配备紧凑型、轻量化X射线聚焦望远镜的微小卫星,同时拓展紫外、红外和伽马射线的观测能力,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星座控制技术,实现对极端宇宙动态全景的多波段、多参量刻画。目前,中法相关团队正在积极推进该项目的联合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