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新闻
2023年3月3日至4日,东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重要活动之一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博士后成果研讨会”在广东东莞迎宾馆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37位专家、64位博士后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学科领域涵括物理学、化学、核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等。
2023-03-07
HEPS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立项,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担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将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和前沿基础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平台。
2023-02-15
四川天府新区宇宙线研究中心落户成都科学城 ,标志着我国宇宙线研究最强大脑落户成都。该中心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对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 拉索展开研究,为解开宇宙线起源这一世纪之谜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
2023-02-14
1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制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低温波荡器(CPMU)过冷器冷箱量产首台(全国产)出厂验收会在合肥聚能电物理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召开(线上/现场方式组织)。验收组由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各位专家组成。
2023-02-03
“在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这种具有超高技术指标要求的大装置的牵引下,国内已有技术水平可以更上一层楼,同时国内没有的技术有望实现国产化。”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院士表示,基础研究在未来可能会创造意想不到的效益,如果基础研究做不好,应用研究和技术研究也就成了“无本之木”。
2022-12-05
近日,经中国物理学会各项物理奖评选委员会评审,中国物理学会物理奖基金委员会审议,决定授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魏龙研究员“2021-2022年度中国物理学会吴有训物理奖”(原子核物理);授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李海波研究员“2021-2022年度中国物理学会王淦昌物理奖”(粒子物理和惯性约束核聚变)。
2022-11-28
张旌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展览上,他在一个模型前仔细看了很久。这是他参与建设的中国第一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被称为“超级显微镜”,可以在不对物质造成破坏的前提下“看穿”材料的微观结构,不仅能服务于基础研究,更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利器。
2022-11-19
为切实保障大科学装置安全健康发展,近日,生态环境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华南监督站)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开展中国散裂中子源实验平台、高频超导腔测试平台等项目的重新申请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前检查。
2022-10-18
作为中国科研体系中最高级别的存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国已分别建立了三个国家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合肥建立的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立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兰州建立的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
2022-04-13
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之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签约落地黄河北,从此大河之畔,一颗“民用非动力核技术”领域的科技新星,落地生根并快速发展,为省会城市“北起”带来科创新动能。又随着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批复,共同奏响着新时代的黄河乐章。
202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