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新闻
原子能机构利用核技术,如 沉降放射性核素 (FRN) 技术 和化合物特定稳定同位素 (CSSI) 技术,帮助评估土壤侵蚀,从而实施保护土壤的正确战略。国际原子能机构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合作,帮助各国加强利用核和同位素技术对抗土壤侵蚀、保护土壤资源和支持可持续农业生产的能力。
2022-07-27
“我们在应用核技术方面的共同努力为提高农业对气候变化的抵御能力和减少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做出了宝贵贡献,”曲在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视频致辞中说为气候智能型农业管理土地和水资源,在维也纳举行(7 月 25 日至 29 日)。他特别提到了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粮食和农业核技术联合中心的工作。
2022-07-26
不过,辐射归辐射,彼此却不相同。按照有无电离能力,辐射可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其实,电离辐射也并非一无是处。随着技术的发展,如今在医疗、工业、农业、环境、安保、航空航天、考古、核能等领域,电离辐射也越来越多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022-07-26
放射性同位素、核电工艺热和非固定动力反应堆在多个部门都有重要用途,包括消费品、食品和农业、工业、医药和科学研究、运输、水资源和环境。
2022-07-25
核技术离人们并不遥远。在医疗、农业、工业、航天、考古、勘探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2022-07-18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再入舱成功降落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风着陆场。CFP7月8日,在位于中国西南云南省曲靖市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福源魔芋研究所,中国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从太空带回的300颗魔芋种子共交给研究人员进行选育。
2022-07-14
活动中,全体工会干部先后参观了航天育种“太空稻”试验田、“无人农场”、种质资源保护、茶叶种植园等内容,对我校在农业科技方面的成果有了更深的认识。
2022-07-11
为了探求究竟是什么样的农业策略支撑了中国北方的社会复杂化进程,兰州大学环境考古团队以秦安大地湾遗址为研究对象,从遗址出土的粟作农业系统核心要素——粟、黍和家猪入手,通过猪牙表层残留物中的淀粉粒和植硅体分析重建猪的食谱,通过粟、黍炭化种子的氮同位素分析追踪农田的施肥行为。
2022-07-05
黄润秋强调,“十四五”时期,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要把握好四点工作要求。一是系统谋划,因地制宜编制高质量实施方案,制定好废物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二是全面部署,按照《工作方案》总体安排,扎实做好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和有效处置、提升主要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促进生活源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加强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等各方面工作。
2022-06-28
“太空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航天器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太空育种”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育种技术于一体,是当今世界农业领域中最尖端的科学技术课题之一。
2022-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