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新闻
长期以来,中巴两国在核能发开等领域展开密切合作,为世界和平利用原子能做出重要贡献。今年是中巴两国建交70周年,中方将同巴方深化核技术在医学、农业应用等领域应用合作,让巴民众享受更多先进核技术应用成果。
2021-04-19
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动物疾病。2019年,摩洛哥利用核衍生方法鉴定出一种新型口蹄疫病毒株,在开展了一系列疫苗接种活动后,2020年初,摩洛哥没有再发生口蹄疫。能够取得这一成就,部分归功于原子能机构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合作提供的支持。
2021-04-19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建立了一个联合中心,以利用核技术改善农业生产并保护自然资源。随着气候变化带来的新挑战,越来越多地使用核技术来增强食品安全和农业系统的适应力。
2021-04-09
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转基因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利用CRISPR-Cas9技术结合高效的谷子遗传转化平台编辑了谷子 SiMTL 基因获得谷子单倍体诱导系,并成功通过自交和杂交首次获得谷子单倍体。
2021-04-07
据新华社报道:嫦娥五号搭载的太空稻种29日离开温室,移栽田间,成功“安家”。上午8时左右,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加峰博士带领团队4人开始在温室拔秧,拔下的秧苗被放到若干烧杯裏面,经过50分鐘左右的车程来到位於广州增城的华南农业大学试验田基地。
2021-03-31
3月29日,电子束灭活冷链食品外包装新冠病毒项目成果通过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詹文龙、赵红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林立丰、生物医学专家马岚、中国农业科学院教授哈益明、清华大学教授马辉等7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评审。我国首台套用于冷链食品外包装消毒的示范应用装置同步完成研制。
2021-03-31
“它们名为航聚香丝苗,是名副其实的太空二代,也是目前人类史上飞得最远的稻种。不夸张地说,这批稻种拓展了人类航天育种的研究边界和想象空间。”陈志强说。
2021-03-22
曾搭载嫦娥五号上天的约1500株稻种成功育苗,长势喜人。在华南农业大学温室大棚里,嫩绿的幼苗指向天空,有望月底离开温室,栽入田间。
2021-03-17
食物辐照的需求有三方面:保护消费者免受食源性疾病侵扰的卫生应用;植物检疫应用,在清除农业病虫害中取代熏蒸和杀虫剂;延缓成熟过程的商业应用,以延长保质期并减少食品变质。
2021-03-10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张秋英团队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合作,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和中科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的资助下,以不同剂量碳离子束辐照大豆种子构建了筛选群体,在表型水平和生理水平探讨了碳离子束辐照大豆的诱变效应。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