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新闻
航天育种,又称航天诱变育种、太空育种、空间诱变育种,是指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将植物材料带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导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出新材料、新种质,培育新品种的育种途径和方法。航天育种是集航天技术、农业育种技术、辐照技术、和生物技术于一体的跨学科的高新技术
2020-06-08
国际原子能机构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合作,促进土壤、植物和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同时支持世界各国利用核及相关技术实现其实现粮食安全、可持续农业发展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战略目标。
2020-06-05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非动力核技术应用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医学、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情况。
2020-06-05
农业核技术是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展同位素与辐射技术应用于作物育种、土壤肥料、病虫害防治、畜牧、水产、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研究,对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生了深刻影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0-05-29
核应用技术是利用同位素和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效应,来进行应用研究与开发的技术。同位素与辐射技术的应用,深化了农业的绿色革命,促进了工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了人类征服疾病的能力,推动了环保事业的发展。
2020-05-28
中国拥有世界19%的人口,但只有7%的可耕地面积,所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养活不断增长和日益富裕的人口。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农业科学家越来越多地在作物生产中使用核技术和同位素技术。通过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合作,他们正在帮助亚洲及其他地区的专家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培育作物新品种。
2020-05-25
国已认定阿根廷种植樱桃、其他果核和pome水果的地区为自由果蝇区,这有望对阿根廷的利基水果出口产生重大推动作用,使中国能够向世界最大的新鲜食品市场出口水果。这一成果是在核技术的帮助下取得的,这要感谢原子能机构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合作的支持。
2020-05-24
大豆诱变育种学科梯队是黑龙江省唯一以诱变为主要手段创制大豆新种质资源,并加以利用的学科梯队。学科梯队采用物理(伽马射线、重离子束)、化学(EMS)和生物技术手段处理大豆种质资源,诱发基因组或染色体变异,创制出自然条件下难以获得的优异资源,为推动大豆产业的发展奠定资源基础和提供技术支撑。
2020-05-22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第295号公告:明麦133等106个小麦品种已经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主任委员会会议审定通过。
2020-05-22
盐碱化(土壤中盐分的增加)导致土地退化,荒漠化以及随后的粮食不安全。在中东,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有限的水供应,使农业生产困难。
20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