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究新闻
论文作者首先制备了Ca-POM纳米线,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分辨率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AC-T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小角X射线衍射(SXRD)等技术研究了纳米线的形貌,然后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EDS)获得了纳米环的元素组成,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研究了纳米线的组分及结构。
2022-07-08
无损检测包括X射线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核磁共振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高光谱成像技术、太赫兹光谱技术等。
2022-07-08
据介绍,2021年,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河源市成立了首个国家级平台分支机构——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源创新研究院,选送了花生、紫云英以及丝苗米3个品种搭载神舟十三号飞船进行试验,其中花生是来自河源市东源县涧头镇大往村的“火豆”花生,是广东省首个在当地选种回到当地培育的航天品种。
2022-06-16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刘新风团队在CsPbBr3单晶微米片各向异性光增益特性及全光调控激射ON/OFF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为基于钙钛矿微纳结构的新型功能各向异性器件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2022-06-07
据了解,2021年10月16日,一批凤凰单丛茶茶种通过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搭载神舟十三号进入浩瀚太空,历经183天回到地面,于2022年4月16日在京开舱取出。这是凤凰单丛茶茶种首次参与航天育种工程项目,也是我国目前驻留太空时间最长的茶种。
2022-06-02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复杂航天系统电子信息技术院重点实验室先进测量技术研究室利用X射线掩星探测手段,突破了两种用于高精度临近空间大气密度反演算法,包括基于X射线能谱拟合的临近空间大气密度反演算法与基于光变曲线拟合的临近空间大气密度反演算法。
2022-06-01
5月21日是第三个国际茶日,今年的中国主场活动在单丛茶主产地潮州举办。活动现场,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这批太空茶种移交给了潮州市政府。
2022-05-30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退役核设施核素分析及放射性污染去污技术研究的学者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读硕士期间,他就与导师一起开展化学法富集同位素的基础研究,提出了富集同位素的加速传质理论。
2022-05-30
主要从事辐射测量、辐射剂量学、职业照射辐射防护最优化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系统开发,先后获国防科技进步奖、中核集团科学技术奖14项,授权软件著作权5项,编制标准3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2022-05-27
在高能所“一三五”规划——“先进加速物理与技术研究”目标指引下,以及HEPS工程指挥部的全力协调和支持下,HEPS直线功率源系统和加速器中心直线组研究团队与国内公司合作,历时3年,克服了诸多技术瓶颈,掌握了固态调制器的多项核心技术,包括脉冲变压器物理设计和制作工艺、IGBT开关极限条件应用和保护技术、以及温度控制等。
202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