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究新闻
1月下旬,虽已是交九寒冬的假期,但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仍是一片繁忙景象,大家在忙着筹备“硼中子俘获治癌装置”研制重大项目攻坚推进会的相关工作。
2021-01-29
2020年1月19日,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守贤先生在北京逝世。先生一生坚守在加速器科学技术研究的前沿,并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架起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加速器领域积极合作的坚实桥梁,为我国高能物理和粒子加速器事业的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2021-01-20
莫斯科物理技术研究所(MIPT)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太阳粒子探测器原型。该装置能够以10到100兆电子伏特的动能来拾取质子,并以1-10 MeV的电子来拾取。
2021-01-04
12月23日,国家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在北京举行了嫦娥五号搭载种子交接仪式。这批“奔月”的水稻种子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航天育种中心)。28日,记者在航天育种中心看到,有一些“奔月”水稻种子已经发芽,正准备进行后续研究。
2020-12-29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布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注册审批结果的通告》,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获批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成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第一个获此资格的科研院所。
2020-12-16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肿瘤生物标志物实验室长期聚焦癌症诊断新靶点的鉴定与研究。
2020-12-15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胡海燕博士和孟波博士揭示了微生物在稻田土壤甲基汞循环中的作用。他们采用了一系列温育实验和稳定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微生物组在汞污染梯度上产生和降解甲基汞的相对重要性(图1)。
2020-11-09
“我是科学家”第24期演讲现场,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原航天生物总工程师赵辉带来演讲:《航天育种不是大南瓜》。
2020-11-02
10月20日,中核集团公司核电耐事故燃料技术研究——入堆辐照用耐事故燃料芯块在中核北方通过验收。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科技处、核电项目部、四所等相关领导、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听取了项目组就研制情况、产品性能、质保体系等方面的报告并进行了现场实物检查。
2020-10-28
远东联邦大学(FEFU)、奥泽斯克技术研究所和俄罗斯科学院的科学家改进了独居石精矿的加工技术,独居石是一种矿物原料,用作稀土元素和钍的来源。后者是钍-铀燃料循环的一部分,与以铀和钚为基础的燃料循环相比,后者更环保。
20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