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流新闻
在随后召开的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内部束流评审和讨论会上,学术委员会委员在听取了串列加速器2022年度运行情况,2023年度束流机时申请情况、供束计划和预分配方案汇报后,经过审议,通过了2023年度实验室束流时间分配方案,计划串列加速器供束3150小时,回旋加速器供束500小时。
2023-01-02
依托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项目团队在深地复杂环境下强流稳定传输、高分辨BGO(锗酸铋)探测器、毫安级核反应靶的稳定性等关键技术研发中取得突破,自主研制建成了世界最强流深地核天体物理加速器实验装置,其束流强度、探测器效率、反应靶曝光量、实验的灵敏度和能量覆盖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于该装置,团队开展了多项核天体物理关键反应的实验研究,使伽马射线天文学反应达到了最高精度、天体物理“圣杯”反应达到了最高灵敏度,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古老恒星中钙丰度的起源,在核天体物理领域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
2022-12-31
LIGHT直线质子加速器基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开发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技术,以直线加速而不是传统的螺旋加速发射质子,降低了屏蔽要求,递送束流的速度更快,放射能量更聚焦,可以使质子治疗更具可及性和经济实惠。
2022-12-28
数十年来,中国核物理及核技术领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之中不乏魏龙的身影。国内首台慢正电子强束流装置、首台动物PET扫描仪、首台动物SPECT-CT扫描仪、首台乳腺专用PET扫描仪,国际首台动物活体能谱显微CT系统、首台加速器CT岩石力学实验系统,等等,这些国内外首屈一指的成就都由魏龙带领团队取得。他们研制的精密无损检测设备被用于扫描三星堆等遗迹文物,他们研制的射线成像设备和探测仪器被用来做核燃料检测和矿物勘查。
2022-12-26
近期,由原子能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与泰国苏兰拉里理工大学共同合作建设的微型中子源反应堆(简称微堆)在院顺利完成堆本体、束流装置及辅助系统设备验收工作,具备交付条件。该项目是原子能院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核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推动中国-东盟地区核技术应用产业快速发展贡献了中核智慧与中核方案。
2022-12-24
分会报告涵盖了加速器系统方面的整体与束流动力学、加速器技术、新加速器概念,理论与物理方面的希格斯物理、电弱与顶夸克物理、味物理、量子色动力学和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探测器系统方面的探测器与加速器接口、硅探测器、量能器、气体探测器、粒子鉴别探测器、数据获取与在线处理系统、计算系统与软件,以及CEPC产业促进会(CIPC)相关工作等共17个不同的主题。
2022-12-22
近日,由原子能院核技术综合研究所研制的10MeV/50kW高能大功率电子辐照加速器成功出束,束流能量达到9.8MeV、束流功率达到56.3kW,达到了预期的技术指标;在不改变运行参数条件下,加速器实现了连续4个小时的稳定运行。这为下一代百千瓦量级电子辐照加速器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我国辐射加工装置的升级换代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有力推动了国家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
2022-12-22
聚变堆园区13号北大厅是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的所在地,在这里将建成国际上参数水平最高的直线等离子体装置及其辅助系统,可产生聚变堆偏滤器所要承受的稳态大束流等离子体,助力聚变堆中面向等离子体部件的研发。
2022-12-01
“型谱化高流强质子回旋加速器自主研发及创新应用”成果系统构成复杂、技术难度大,总体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紧密围绕高流强紧凑型回旋加速器的自主研发和若干创新应用,创建径向调变磁场梯度强聚焦理论、强流束流动力学算法和软件;发明等时场和非理想谐波场垫补新方法,有效提高轴向聚焦力;解决回旋加速器“馈管-腔体”耦合振荡、动态负载变化、载束打火自动恢复等核心技术问题;自主研发新一代负氢离子源,实现中心区到引出区束流动力学匹配,以提高注入和引出效率。
2022-11-25
2022年11月16日至18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团队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反角白光中子束流线开展了“嫦娥七号”重要载荷——“中子伽马谱仪”的中子标定实验。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