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新闻
12 月 5 日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 (LLNL) 的国家点火装置 (NIF) 进行了有史以来第一个从聚变中产生比用于驱动聚变的激光能量更多的能量的受控聚变实验——这是几十年来的突破制作。
2022-12-14
在无损检测领域,五大常规的检测方法有: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涡流检测、渗透检测及一些非常规如激光、电磁波、红外线等的检测方法,X射线检测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检测手段。航天、航空、军工等行业的关键设备,需要通过X射线检测来辅助其他检测手段,形成综合的无损检测方案。
2022-12-09
由自由电子激光器(FELs)产生的极强光脉冲是研究中的通用工具。特别是在x射线范围内,它们可以用于分析各种材料的原子结构细节,并以极高的精度跟踪基本的超快过程。到目前为止,像德国的欧洲XFEL这样的电子加速器都是基于传统的电子加速器,这使得它们既长又贵。
2022-12-07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研发试验,研制出国际上首套深海多通道拉曼光谱探测系统,该系统通过激光产生的光谱,可以探测深海极端环境中物质的主要化学成分,例如探测可燃冰的结构与组成,并捕捉其相关动态规律和潜在联系。
2022-12-07
利用短激光脉冲,研究人员在电子束中印上了条形、新月形甚至笑脸的图案。这种可编程的电子束整形会更好地聚焦电子,从而应用于超快显微技术,或在生物样品电镜成像中减少损伤。
2022-11-30
高能CT(ComputedTomography)作为最先进的无损检测手段之一,在国防、航空航天、核能核电、高铁交通等行业的大型构件和大型装备精密检测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常规高能CT系统空间分辨率限制在3.5 lp/mm以内,阻碍了其在高端装备上的进一步应用。
2022-11-22
得益于在小型化自由电子光源领域中的长期积累,围绕小型化自由电子相干光源,研究团队展开了飞秒激光驱动的超短电子脉冲泵浦SPP种子研究,采用超快光学泵浦-探测技术,观测到自由电子脉冲对SPP的相干放大。
2022-11-22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陈睿、研究员韩建伟团队与北京大学电子学院教授张志勇课题组、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李博课题组合作,针对碳纳米管晶体管和静态随机存储器单元,利用空间中心自主建立的脉冲激光模拟重离子试验装置、质子与电子加速器和集成电路试验与仿真平台,揭示了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和存储单元单粒子效应损伤机理和响应特性。
2022-11-22
记者日前从研发人员处了解到,对ASA-500M四光束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设备的研发,经历了各种各样的难题。研发团队先后攻克了包括四光束搭接技术在内的十余项关键技术。
2022-11-21
在激光聚变实验中,激光加热由氘和氚离子组成的燃料,形成等离子体,从中各离子间发生聚变反应。
202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