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KA先导望远镜的宇宙磁场研究”启动
SKA是国际大科学工程,由政府间国际组织SKA天文台负责建设运行,澳大利亚、中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家参与建设。宇宙磁场是SKA最初规划时确定的主要科学方向之一,也是我国SKA科学战略中的特色研究方向之一。磁场在恒星形成、活动星系核喷流、星系和大尺度结构形成和演化等重要天体物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低能区原子核结构与反应及关键天体核过程研究”项目年会召开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低能区原子核结构与反应及关键天体核过程研究”2023年度项目年会在沪召开。该项目由原子能院牵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申报。项目以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BRIF)为基础,围绕低能区原子核结构与反应及关键天体核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
核天体物理|“天问一号”助力科学家研究“火星日凌”获重要成果
经过与大角度分光日冕仪在同一时期获取的光学遥感观测数据对比后发现,此次的电子总含量变化是由于日冕物质抛射(CME)现象引起的。CME现象是太阳最剧烈的爆发现象之一,可快速抛射大量携带有磁场的等离子体。
德国研究人员首次在金星白昼面观测到原子氧
德国研究人员在最新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说,他们首次在金星白昼面直接观测到原子氧的存在,而先前只是通过研究金星大气层中的一些分子等手段间接推断金星白昼面存在原子氧。